每日资讯:“智慧大脑”升级,公交信息一目了然
一张包罗万象的大屏幕悬挂于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体验馆内:线路、车次、时刻等公交信息一目了然,这正是上海公交智慧云的创新呈现:全天候、全过程、全覆盖管理,并对交通信息进行监控预警、数据分析、应急指挥等。
日前举行的“十四五”规划实施情况中期评估监督调研上,公交“智慧大脑”也引申出了市人大代表们的思考:城市数字化转型有没有新进展?市经济信息化委回应:要继续打通数字化转型的堵点难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产业技术再造、综合交通等方面进行数字化优化。
(资料图片)
《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到,以枢纽型、功能性、网络化和智能化为导向,整体提升各类基础设施规模能力、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形成系统完备、适度超前、协同高效、安全可靠的超大城市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市人大代表、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中央研究院副院长王卓瑛认为,这意味着要形成“地下一张交通网,网上一套交通云”。当前,在公共交通、出租车等方面数字化建设已有成效,但还需要向货运数字化、水运数字化等方面进行延伸。
不仅是要拓宽数字化应用场景,还应该将其“串联”。“能否建立全出行链的交通体系?”王卓瑛建议,建立一个复合型的交通码,让市民游客既可以用其乘坐公交车、地铁,还能用其骑行共享单车,以避免“多码”的烦恼。
而在推动经济数字化过程中,关注新技术、打造开放创新的氛围,则被反复提及。以漕河泾开发区为例,这里聚集了全市约1/4的集成电路企业和全市1/4的重点人工智能企业,还有千余家元宇宙企业。市人大代表、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发展总公司党委书记顾伦则提出,希望能够更加关注新技术、给予成长平台,从而放大园区创造力。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相关行业人才数量与质量也需要并驾齐驱。市人大代表、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教席黄建忠建议,一方面要加快数字中介市场和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政府在数据确权与数字资产评估、定价、交易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仍需更加完善,让数据流通更畅通。
与不少数字化人才交流过程中,市人大代表、上海勘察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资深总工程师许丽萍发现,数字化人才的实际感知与施行的政策仍存在不小的鸿沟。她认为,“十四五”规划实施,不仅要看制度体系的建设,更要看制度实施的效果。
作者:占悦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顾一琼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