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入学热谈 | 脐带:人与土地、语言及爱

哔哩哔哩     2023-06-11 21:58:1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青年导演乔思雪的作品《脐带》全国公映,此前该电影已亮相202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与2022年海南岛国际电影节。

电影讲述了蒙古族青年音乐人阿鲁斯在一次演出后回乡探亲时,发现患上阿尔兹海默症的母亲娜仁左格难以与哥哥一家正常生活后,决心带母亲回到过去生活的草原,寻找母亲画中昔日的时光与那棵一半枯萎一半繁茂的奇树。

为了防止患病的母亲走失遇到危险,阿鲁斯不得已用一根粗绳捆绑住自己与母亲,这根绑在腰间的绳子仿佛一根脐带连接着这对母子,患病的母亲越来越像小孩,甚至对着阿鲁斯喊爸爸,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逆位”关系,他们开着三轮摩托往奇树的方向前进。在某夜一场篝火晚会上,已经想不起阿鲁斯是谁的娜仁左格恍惚中看见逝去的亲人在远方举着火把等待她,但是这根“脐带”使得娜仁左格不能继续向前走,她转过身看着阿鲁斯,此刻阿鲁斯也意识到,自己将迎来告别的时刻。

当阿鲁斯割断那根脐带般连接或束缚着自己和母亲的绳子时,母亲微笑地与他做最后的告别,然后走入逝去亲人梦幻般的队列。脐带不止是母子亲情,更是这个片土地上世世代代延续相传的联系。母亲们如此相似,以至于娜仁左格那样轻松地穿上了一件属于另一位陌生母亲的蒙古袍。而即使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影响下,她也仍然记得自己的少女时代,盛装的舞会与身边的嘎啦哈。

剧情为阿鲁斯和娜仁左格设置了很多困难,坏掉的电瓶、醉酒闯入的司机、搭不上的蒙古包、过咸的奶茶、被承包的草场以及日益逼近的死亡。当阿鲁斯送别母亲继续前往北方的树木所在的地方时,草场迅速减退,荒漠吞噬着痕迹,而最终阿鲁斯找到了,隔着一条蜿蜒的河流,一半枯死一半生机勃勃的树木就在眼前,那是生命所来之处,也是生命所归之所,是这片土地的人们的家。

语言也是这部影片很有趣的一部分,除开那句似乎对汉族司机说的“走吧”,以及开头阿鲁斯演唱的英文歌曲,所有的台词都用蒙古语说出,而作为异族的我们所能听懂的或许也只有电话、电这样的现代词汇。不由得想起笔者本科时期一位教授语言学的老师提过他之前调研遇到的一户蒙古族人家,当汉族的儿媳进入这个家庭后,蒙古语在他们之间悄无声息地隐退了,类似的情节同样是彼得·汉德克在《去往第九王国》中书写的内容。作为承载记忆的符号,语言也与音乐乃至整个草原的声音一样,是阿鲁斯和这片土地的联系。

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的媒体采访环节时导演乔思雪表示,这是自己在法国留学工作归国后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关于电影的情节与主题,她说:“当我在法国留学后回到内蒙古的家乡时,我碰巧遇到了一个来自草原的女人,所以我和她谈了很多。同时,我发现我的母亲也在变老,她正在经历更年期和其他各种问题。当我站在故乡的土地上,那个女人的经历与我母亲的故事激发了我创作这个剧本。”

而在问及为何设计阿鲁斯这样一个音乐人的形象时,乔思雪告诉我们:“出演这部电影的大部分演员在日常生活中都用蒙古语交流,扮演阿鲁斯的演员(伊德尔)本身也是自小学习音乐,从内蒙搬到北京生活的人。他从小学习马头琴这种传统的蒙古族乐器,后来又学习电子音乐制作,长期以来他一直在尝试将民族音乐与现代流行乐相结合。今天中国有很多年轻人在做这样的工作,他们以音乐为表达手段,思考如何传承民族文化。某种程度上来说,我认为他非常适合这个角色。”

※本文采访部分笔者据2022年东京国际电影节采访翻译整理而成,详见官网页面。

X 关闭

Copyright ©  2015-2021 制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1   联系邮箱:5 516 538 @qq.com